葛均波教授等有关通心络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血管药理学》杂志

发表时间:2011-08-26  |  阅读次数:433次  |  字体大小 [ ]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等研究发现,通心络具有确切的内皮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树突状细胞(DCs),直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国际心血管药理权威期刊《美国心血管药理学》(J Cardiovas Pharmacol)杂志上。

一直以来,中药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机制不明,尤其是复方成分。以往对于复方中药的研究均停留在动物模型研究和临床研究,只能对现象加以表述,缺乏深层机理探讨。葛均波教授带领的团队勇于创新,通过体外实验,在细胞水平,对复方传统中药通心络的血管保护机制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通心络可以有效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过氧化物酶(PPARγ)在DCs中的表达后,通心络对DCs免疫成熟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提示通心络通过PPARγ路径有效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起到预防、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据悉,《美国心血管药理学》杂志是致力于报道心血管药物研究应用重要进展的全球权威杂志,对新药的进展与评价,药物活性、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及副作用的生理和药理基础,新药和传统药物的临床效果等方面提供最新信息。

转自:复旦新闻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