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介绍

生物医学研究院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简称“IBS”)于2005521日正式揭牌成立,首任院长由著名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教授担任。20079月,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教授接任第二任院长。2013年至20163月,研究院由常务副院长、分析化学家杨芃原教授主持工作。20164月,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出任院长。20172月,表观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良教授出任执行院长。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不断拓展科研平台与创新载体。2009年,研究院获批承担“上海市疾病蛋白质研究技术服务平台”;2016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医学表观遗传与分子代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获批成立“上海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并于20228月顺利通过验收。在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建设项目支持下,研究院入选了“表观遗传前沿理论及医学转化研究”战略创新团队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创新团队。

研究院始终以建设“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交叉学术研究机构”为使命,已在“代谢与肿瘤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医学表观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医学”三大方向形成学术优势。同时,研究院积极拓展生物医学前沿技术与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布局肿瘤免疫、感染与免疫、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靶点结构与活性小分子筛选、多组学与大数据分析、肠道菌群、基因编辑、类器官芯片、显微成像等交叉创新领域,持续推动学科融合发展与关键技术突破。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始终坚持引育并举的人才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已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目前,研究院拥有近60位全聘课题组组长(PI),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建院以来,先后共有10多位两院院士在研究院科研团队中工作,彰显了强大的学术吸引力与平台影响力。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研究院汇聚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新基石研究员2人,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累计超过20人次。此外,研究院还拥有4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这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与重大科研突破提供了坚实保障。

建院二十年来,研究院在科研产出和学术影响力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截至目前,研究院署名发表SCI论文约 5500篇(Web of Science 检索),其中高被引论文130余篇,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的论文超过30篇,展现出持续强劲的科研影响力。以全聘课题组为统计口径,研究院师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作者)身份,在 NatureScienc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 36篇,其中近五年达20篇。此外,在 Cancer CellImmunityCell MetabolismCell Stem Cell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stryNature CatalysisNature MethodsNature ImmunologyNSMB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MetabolismNature MicrobiologyCell 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JACSAngew等国际一流或高影响力期刊上,累计发表研究性论文120余篇。

研究团队在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调控、非编码RNA、结构生物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与代谢交互调控、肿瘤代谢与免疫、人类遗传疾病、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前沿方向产出了一批代表性成果。研究成果多次入选重大科技进展,包括:

·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0年)

·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0年)

·           中国十大医学进展2016年)

·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

·           “2021年度中国重要医学进展(基础医学与生物学领域)

多位课题组负责人先后入选新基石研究员、尚思探索学者,并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彰显出研究院在拔尖人才培养与科技引领方面的综合实力。此外,研究院牵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两项代表性成果入选国际权威教科书,充分体现其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领域的引领地位。2014年,研究院顺利通过国际评估,国际专家高度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已接近美国顶尖生物研究机构。

研究院的生物医学技术支撑平台以提供生物医学高端技术服务为目标,历经二十年的建设,提供涵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表观遗传学与代谢、分子细胞学、结构与功能药物、分子影像与形态、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技术服务。作为集仪器展示、信息查询、预约使用、政策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现有共享设备 88 /套,总价值约 3.18 亿元。现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 30 余人,年均服务机时约 40 万小时,年均服务近 4500 人次。

近年来,研究院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儿科医院等多家高水平临床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问题融合的新模式,在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显著提升了研究院的转化研究能力与服务社会的综合水平。

(更新时间:2025年4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