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首页  新闻中心  2017年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CNS一作论坛”圆满举行

发表时间:2017-11-03  |  阅读次数:3320次  |  字体大小 [ ]

11月2日下午,由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主办,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团学联承办的“CNS一作论坛”在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圆满举行。本次“CNS一作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顶尖实验室的六名CNS (Cell、Nature、Science) 文章的第一作者,一同分享实验室最新的突破性进展,交流了在学术科研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1.png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芃原教授致辞

论坛伊始,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芃原教授致欢迎辞,表达了对几位优秀青年学者的高度认可与殷切期望。

2.png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团学联主席徐鹏介绍论坛基本情况

3.png
座无虚席的论坛现场

随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团学联主席徐鹏介绍了本次论坛的整体情况。本次论坛筹备14天,在《知识分子》、BioArt、Epiview、复小研、复旦枫林媒体中心、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IBS团学联等七个微信/微博平台上进行广泛宣传,来自全国51个研究机构的近350名师生报名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4.png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叶丹研究员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分为学术报告和嘉宾访谈。学术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叶丹研究员主持。

5.png
同济大学的王晨飞博士

首先,同济大学张勇课题组的王晨飞博士做了题目为Reprogramming of essenti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mammalian embryo development的报告,介绍了表观遗传学修饰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的研究工作。他们和同济大学高绍荣研究组合作,分析了小鼠早期胚胎不同阶段的组蛋白修饰H3K4me3和H3K27me3的动态变化,试图深入理解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变化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他们首次发现了早期胚胎会迅速建立broad H3K4me3 peaks,帮助激活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该工作于2016年9月15日发表在Nature上。此外,王晨飞博士还向大家介绍最新的工作:父母源的组蛋白修饰H3K9me3在早期发育中的动态变化,发现了H3K9me3的迅速重建对于抑制逆转座子活性非常重要,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投稿中。

6.png
北京大学的杨杨博士

第二位报告的嘉宾是来自北京大学邓宏魁课题组的杨杨博士,报告题目为Derivation of stem cells with totipotent-lik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s。在报告中,杨杨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全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即EPS细胞的建立工作。他们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发现了hLIF、CHIR 99021、DiM和MiH (LCDM)等四种因子或化学小分子的组合能够在体外诱导建立具有胚内和胚外发育潜能的小鼠和人干细胞系,开发了全能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为干细胞疗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工作于2017年4月6日发表在Cell上。

7.png
山东大学的张亮然教授

第三位嘉宾是来自山东大学的王顺心教授,报告的题目为“Meiotic recombination differences in human male and female”。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人类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重组的两性差异。他们发现卵母细胞比精母细胞的染色体交叉重组次数更多,但成熟率低,可能有助于提高遗传的多样性。相关工作于2017年3月2日发表在Cell上。

8.png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李鹏博士

第四位嘉宾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课题组李鹏博士,报告题目为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GBPs by Shigella effector to suppress host defenses。在报告中,李鹏博士向大家展示了志贺氏痢疾杆菌入侵宿主细胞后,通过细菌释放的IpaH9.8,泛素化修饰宿主的GBPs蛋白,并依赖蛋白酶体途径将其降解。这导致病原菌入侵宿主后,GBPs无法有效包裹并清除入侵细菌。通过严谨细致的多方验证,说明了IpaH9.8因子在志贺氏菌入侵宿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宿主的GBPs在天然免疫防御中的关键地位。相关工作于2017年10月12日发表在Nature上。

9.png
浙江大学的周亭亭博士

第五位报告嘉宾是来自浙江大学胡海岚课题组的周亭亭博士,报告是关于“社会竞争中输赢决定的神经环路机制”的工作。通过有趣的小鼠行为研究,周博士证明了胜利能够重塑相关的脑环路,强化胜利者的战斗力,同时能够改变其社会等级排位的理论,这个有趣的发现也再次告诉大家,通过有意识地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即使是先天弱势也有逆袭的可能。相关工作于2017年7月14日发表在Science上。

10.png
清华大学的郭润域博士

最后一位报告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杨茂君课题组的郭润域博士,报告题目为“线粒体呼吸链的组织形式与超超级复合物”。郭博士向大家介绍了结构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分享了线粒体的组织形式,及线粒体膜呼吸链上的超超复合物的解析过程和研究成果。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个对于生命体无比重要的细胞器的神奇结构,并提出了线粒体呼吸链上,各复合物之间协同工作的新模式。相关工作已发表了一篇Nature和两篇Cell。

11.png
嘉宾访谈环节

报告结束后的访谈环节,IBS团学联副主席兼学术部部长王司清和文体部干事卓琴主持嘉宾访谈,与六名嘉宾畅谈科研一起探讨了线上与现场征集的六个核心问题,嘉宾们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心路历程和切身感悟。博士们的很多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李鹏博士一直想研究GBPs如何识别并包裹入侵的细菌,但却迟迟难以推进。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志贺氏痢疾杆菌竟然可以清除宿主的GBPs,这为他们带了一篇Nature文章。郭润域博士是一开始选定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线粒体各复合物的结构,然后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发表了很多重要文章。周亭亭博士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有用又有趣的课题,遇到挫折不压抑,keep moving总会有发现。王顺心老师、杨杨博士也都是认定了一个关键问题,不畏艰辛做到底。最后,王顺心教授也提醒大家,要在研究生期间确定好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规划好人生方向。现场轻松开放的交流让同学们受益颇多,气氛十分热烈。

12.png
IBS党总支书记储以微教授与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共持续近六个小时,干货满满,听众受益匪浅。今后的科研道路虽然很难一帆风顺,但相信只要秉持信念,学会找方法解决困难,不断建立正反馈,就能让越胜越勇的“胜利者效应”伴随终身!

 

撰文:曹明明、王嘉华、王司清
摄影:胡韬、程祖乐
校对:徐鹏

Top